曾經,取快遞要奔波十幾里地,優質農產品愁銷路;如今,“一站式”服務直通家門口,土特產“飛出”山窩窩——在四川省達州東部經開區亭子鎮燕窩巖村,這場惠及全體村民的轉變,正是達州市郵政分公司黨委以黨建為引領,深度融入鄉村振興大局的生動實踐。
近兩年來,達州市分公司黨委立足郵政資源稟賦,在燕窩巖村創新開展“整村服務升級”試點工作,通過推動服務下沉、深化組織共建,合力破解難題。他們把“民生窗口”開到村口田埂,將“一條龍”服務送進百姓心坎,奏響了黨組織牽頭、郵政發力、村民受益的鄉村振興交響曲。
紓困解難 黨組織牽頭摸實情
整村推進,摸底是第一步。在達州市分公司黨委指導下,達川區郵政分公司掛職副總經理劉伶俐,以駐村第一書記身份牽頭組建“郵政黨員先鋒隊”,聯合亭子鎮郵政營業所骨干員工,通過走村入戶、召開院壩會等方式,逐戶摸排村情民意,精準鎖定發展堵點。
“以前寄點臘肉給女兒,得肩挑背扛到鎮上,折騰大半天!”在燕窩巖村院壩會上,村民李大姐道出了往日艱辛。調研發現,快遞僅到鎮、農資買貴賣難、農產品優質難優價……這些都是村民反映強烈的問題。與此同時,村里青壯年外出比例高達65%、集體經濟薄弱、老齡化程度高,也成為村黨總支亟待破解的“心頭病”。這些急難愁盼,為后續服務升級劃定了“靶心”。
黨建共建 凝聚合力開良方
面對燕窩巖村的發展困境,達州市分公司黨委明確提出,要以黨建為紐帶,構建“郵政—村委會—村民”三方聯動的發展共同體,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價值閉環。
達川區分公司黨支部主動對接燕窩巖村黨總支,聚焦“寄遞難、銷售難、運輸難”三大核心問題,推動郵政服務向“家門口”延伸。雙方建立月例會機制,定期會商產業發展路徑;圍繞壯大村集體經濟、升級特色產業,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賦能——郵政發揮網絡、渠道、資源優勢,村里盤活需求、產品、潛力資源,雙方結成“紅色合伙人”,共同朝著“支部強起來、集體經濟活起來、村民腰包鼓起來”的目標邁進,讓郵政服務真正扎根鄉村、贏得民心。
三步推進 組織賦能見實效
在達州市分公司黨委指導下,達川區分公司黨支部構建起“摸清底數—黨建共建—精準施策”三步工作法,推動服務從“碎片化”轉向“體系化”。
以數據驅動精準服務為核心,先鋒隊全面收集全村種植戶、養殖戶、外出務工戶、社保卡戶、用郵戶等不同類別用戶的信息,建立“一戶一檔”動態臺賬,通過分類梳理、實時更新,精準掌握村民服務需求。在此基礎上,郵政服務以場景融合為突破口,從“零敲碎打”升級為“全家福套餐”:優化升級村綜合便民服務站,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讓快遞時效再提一步;搭建“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渠道,幫助農產品拓寬銷路、提高售價,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定期進村開展免費測血壓、金融防詐騙宣傳、寄遞知識普及等活動,讓服務離村民再近一步。
一系列黨建賦能舉措,讓燕窩巖村迎來看得見的變化:“快遞進村”實現全覆蓋,村民取寄件“足不出村”;今年上半年,郵政助銷農產品7.5萬公斤,惠及180余戶村民;村集體經濟顯著增強,10畝農肥示范田建成后,辣椒畝產大幅提升,成功摘掉“薄弱村”帽子。與此同時,郵政服務也實現深度拓展,該村金融客戶增長30%,寄遞、分銷收入穩步提升。這一模式得到市、區、鎮三級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被贊為“接地氣、有實效”的黨建引領服務新模式。
如今,行走在燕窩巖村的鄉間小道上,“郵政綠”與“黨旗紅”交相輝映。達州市分公司黨委與燕窩巖村黨總支將持續深化共聯共建,不斷拓展服務邊界、豐富服務內涵,以更實舉措賦能村莊發展,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續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