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全面擴大內需,2025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突破50萬億元,線上消費占比持續提升。加快推進智慧場景建設,打造“支付+金融”生態,是破解傳統金融獲客難、黏性低問題的關鍵。近年來,湖南省郵政分公司黨委始終堅持落實集團公司生態金融轉型戰略,秉持“場景獲客、活客”的理念,以智慧場景建設作為代理金融業務發展的創新著力點,通過“金融+場景”的方式,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金融服務,不斷拓寬“獲客、聚客”渠道,并將郵政金融服務無縫嵌入生活、生產場景。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湖南省分公司已累計建設智慧場景39136戶,其中已回本項目22455戶,場景建設規模和項目回本率均居全國郵政前列。
錨定目標 打造廣泛智慧場景
當下,數字化轉型浪潮席卷各行各業,銀行業智慧場景建設已從“可選題”變為“必答題”。湖南省郵政分公司深刻認識到,唯有跳出傳統金融服務的局限,將金融產品與生活場景深度融合,才能實現從“被動獲客”到“主動經營”的轉變。為此,湖南省分公司黨委將智慧場景建設列為年度十大重點項目之一,由黨委統籌安排、協調推進、分工負責、重點督導、定期研究、抓好落實。湖南省分公司提出要將智慧場景“打造成片”、確保全年新增智慧場景2萬個的目標。同時,要求各市(州)分公司從旅游景點、校園、停車場、菜市場等生活場景入手,充分運用“客戶清單靶向法”和“數字網格靶向法”,由單位領導帶隊重點聚焦單位客戶清單,集中攻堅中大型場景;網點人員做好數字網格摸排走訪,確保小場景精準廣覆蓋。
“以前買肉總擔心不夠秤,現在掃一下這個AI公平秤的二維碼,不僅能看到重量,連肉的產地、檢測報告都一目了然,讓人太放心了!”在衡陽市易賴街AI智慧農貿市場,市民張阿姨拿著剛買的排骨,對著智能設備熟練操作著。這座建于2002年的農貿市場,如今已成為衡陽市智慧民生建設的標桿——650余個攤位全部接入郵政智慧農貿管理系統,22臺AI電子公平秤實現全覆蓋,123戶商戶中有116戶使用郵政收單碼牌。
易賴街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之后,除了安裝在菜市場內醒目位置的顯示屏可以直接看到菜品價格、質量檢測結果等信息,最大的變化是攤位上配備了智慧公平秤。衡陽市石鼓區郵政分公司在該市場推廣使用的智能公平秤既簡單又便捷,付款機直接連接電子秤,攤主將商品稱好后,機器直接顯示付款金額和二維碼,實現了統一的信息化交易結算,整個買售過程更省事、更便利。“我們與郵政的合作已經有3個半月了,這種AI智慧應用讓老百姓非常放心,效果很好,滿意度也非常高,這更增添了我們對智能秤實現全面覆蓋的信心。”易賴街農貿市場負責人胡嘯宇這樣表示。
易賴街農貿市場的蝶變,始于石鼓區分公司的精準走訪。“我們通過對傳統農貿市場的走訪發現,這些傳統農貿市場普遍存在溯源難、管理粗放等問題,于是,我們實行‘科技賦能+金融嵌入’雙輪驅動,出臺‘智慧市場+金融生態’的解決方案。”石鼓區分公司AI智慧菜市場項目成員肖陽說。項目啟動初期,該分公司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聯動衡陽市分公司金融業務部、湘郵科技和服務商等組建攻堅團隊,主動對接衡陽市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市場運營方,從食品安全溯源、經營效率提升、消費者權益保障三個維度制定方案,最終以郵政投入智慧系統與設備的方式,促成深度合作。在運營服務中,衡陽市分公司運用“數字網格靶向法”,以易賴街市場為中心劃定5公里服務圈,制定“每日兩次走訪、每日新增3戶商戶”的攻堅計劃,將市場內干貨、熟食、水產等8大品類商戶通過分戶管戶至專屬團隊,實行“誰開發誰維護”的臺賬式管理。同時推出“四季暖心計劃”,夏季為商戶送冰鎮涼茶、冬季送驅寒姜茶,全年提供零鈔兌換、資金結算咨詢等服務,對高頻交易商戶開通“綠色通道”,15分鐘內解決問題。
“湘郵惠”平臺的權益疊加,更讓智慧農貿市場“活”了起來。通過平臺發放金額不等的消費券,推動商戶開展“綁卡消費滿減”活動,單場活動即引流消費1110筆,帶動交易額4.2萬元;定期開展“逛智慧菜場”直播,主播帶觀眾體驗智能溯源、優惠購物,單場直播吸引超10萬人次觀看。線上線下聯動不僅讓市場人氣倍增,更實現了金融業務的高效轉化。截至今年8月,該項目新增C端客戶3580戶,營銷商戶資產1971萬元,商戶及代發客戶全部疊加綁卡、手機銀行等業務。
明確機制 激發基層創新活力
湖南省分公司首先從平臺與資源整合入手,加快線上網絡生態建設,以確保智慧場景建設取得突破。一方面,針對B端商戶經營痛點,量身定制綜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依托省內“湘郵惠”線上營銷平臺,結合不同行業C端客戶消費習慣精準策劃活動。比如,將“移動代辦點”入駐到“湘郵惠”平臺成為核券商戶,借助“逢8”會員日、“提升有禮”等權益,吸引移動客戶辦理郵政理財,實現B、C端雙向引流,構建“商戶—平臺—客戶”的良性互動生態。同時,湖南省分公司主動“破圈”,聯合第三方支付公司、SaaS服務商等,打造具有郵政特色的金融生態圈,形成多方共贏格局。
在場景建設模式上,湖南省分公司創新采用“省部統籌+市(州)特色化發展”的雙輪驅動策略。省級郵政集中優勢資源打造示范場景模板,為市(州)郵政提供可復制經驗;市(州)郵政則結合當地需求差異化推進。這種“全省一盤棋+地方差異化”的模式,既保證了戰略統一性,又能激發基層創新活力,讓智慧場景接地氣、見實效。
2024年,湖南省分公司緊緊把握“國補”政策機遇,由省分公司領導帶隊,多次與省商務廳進行溝通對接。得知婁底市商務局擬調整補貼活動支付機構后,婁底市郵政分公司第一時間走訪婁底市商務局,系統闡述郵政在渠道覆蓋、專業支撐、服務定制等方面的優勢,最終成功中標,成為婁底唯一的支付機構,并確定了在婁底試點“政府主導+企業讓利+郵政賦能”的運營模式,由郵政深度參與“樂享婁底”夏季促消費活動,構建起“政策直達、金融賦能、渠道下沉”的服務閉環。
針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補貼申領流程煩瑣、農村覆蓋薄弱、商戶資金周轉難三大痛點,婁底市分公司聯合郵儲銀行婁底市分行推出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客戶清單靶向法”精準篩選補貼客群,通過“數字網格靶向法”實現69個網點全域覆蓋,讓農村居民也能便捷享受補貼;同步配套“融資E”貸款服務,緩解商戶經營壓力。
為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婁底市分公司成立了專項工作組,聯合市商務局開展“掃街式”走訪,將補貼商戶分戶管戶至三個團隊,對照清單逐一對接;組織10場專項培訓會,同步開通收單、對公賬戶等金融服務;在商超站點舉辦“以舊換新+金融賦能”產說會,實現業務“一站式”辦理。
“沒想到郵政不僅能幫我快速拿到家電以舊換新補貼,還提供了20萬元的‘融資E’貸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婁底市家電經銷商劉先生感慨道。郵銀協同的優勢在賦能民生發展中充分彰顯——雙方共同制定專項服務方案,優化補貼代發流程,確保資金直達消費者賬戶,徹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截至今年8月底,婁底市分公司以舊換新“國補”項目累計實現資金代發5批次,總金額達1.96億元,惠及消費者超3萬人次;發展收單合作商戶119戶,“融資E”業務協同推薦客戶15戶,支用金額297萬元;帶動資金沉淀日均超600萬元,理財及保險銷售破200萬元。
強化管控 推動項目持續發展
智慧場景規模的快速增長,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場景質量效果參差不齊,市(州)郵政間發展不均衡……如何確保每個項目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成為湖南省分公司重點思考的問題。
為此,湖南省分公司積極運用代理金融平臺智慧場景分析模塊,聚焦場景資產提質等關鍵指標,動態監測場景運營質效。每日通報各市(州)分公司場景資產提質情況,每周對落后單位開展專項督導,每月運用效益評價分析報表精準識別投入產出異常項目及潛在風險。同時,要求各單位針對場景活躍度不高、客戶轉化低效等問題一對一進行分析說明,逐個排查項目資質、交易真實性等潛在風險點,形成“異常識別—原因剖析—措施落地—效果跟蹤”的閉環管理,為精準營銷和風險防控提供有效支持,保障項目可持續健康發展。
今年3月,衡陽市分公司聚焦餐飲行業痛點,成功開發了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嶺南小生”落地智慧餐飲場景。項目在開發初期共覆蓋28家連鎖店,但沉淀資產僅290萬元。項目管理員通過系統數據發現該項目收益存在明顯的業務開發空間。湖南省分公司及時向衡陽市分公司發出提醒,建議加大業務開發力度。項目上線后,衡陽市分公司建立了全周期跟蹤維護機制,以“系統賦能+日常管控”為核心抓手,將數字化工具與常態化運營深度結合,通過動態優化運營策略、及時響應商戶需求,為“嶺南小生”構建起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經營支撐體系。截至8月底,“嶺南小生”在湖南的29家連鎖店,已全部辦理了郵政收款碼,每月交易流水達310余萬元。同時,衡陽市分公司聯動長沙、永州、株洲、懷化等市分公司開辦代發工資戶238戶,綁卡231張,發展手機銀行客戶215戶、短信客戶87戶,開辦養老金賬戶76戶。商戶資產規模達到1.51億元,較項目落地后首個運營月提升了1.22億元。
郵政參與“樂享婁底”夏季促消費活動。
衡陽市易賴街AI智慧農貿市場開業當天即火爆。
居民在易賴街AI智慧農貿市場用手機支付。□李無我 郭育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