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的北京,北京郵票廠的生產車間依然“熱量”十足。車間里,機器轟鳴聲與油墨味交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以下簡稱“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郵票正在火熱印制——郵票紙張在機器間高速流轉,轉眼便被印上精美圖案;工作人員各司其職,以專注和高效的態度緊盯發行倒計時,全力推進印制工作。
全要素籌備體系穩生產
“承接這套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郵票的印制,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北京郵票廠有限公司生產調度部總經理郭恩娟的話,既是公司上下心聲,也是生產團隊共識。早在8月12日,北京郵票廠第一時間召開專題動員會,圍繞生產組織、質量管控、安全保障、應急預案等方面,構建了全鏈條的籌備體系。
在“人”的保障上,該廠生產一線全員24小時待命,白班與晚班無縫銜接,確保設備始終處于運轉狀態;在“機”的維護上,提前對印刷設備進行全面保養,并購置電雕機、自動檢查機等的核心配件作為備用,避免設備“掉鏈子”;在“料”的儲備上,各種原輔材料早早地入庫“待命”;在“法”的優化上,工藝試制并行推進,采取雙印刷機模式,全力保障最終交貨時限;在“環”的調控上,為降低高濕度影響,印刷設備現場加裝除濕機,實時監測溫濕度,為印刷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8月26日圖稿正式批復,此時距離郵票發行僅剩8天。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嚴峻挑戰,“人、機、料、法、環”的全方位籌備體系為這套郵票印制的高質量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100余名生產人員迅速投入緊張生產,保持24小時不停機運轉;“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著想,下道工序為上道工序服務”的優良傳統有效落地,各工序間銜接高效順暢。
專色印刷工藝保質量
鑒于郵票題材的重要性與交付時間的緊迫性,北京郵票廠團隊采取了成熟穩妥的專色印刷工藝,搭配高精度制版技術,從技術源頭保障質量穩定。
在實際生產環節,環境、材料、設備等變量容易導致郵票印制出現不穩定。“我們要時刻關注套印,時刻關注顏色,套印不準的話,郵票圖像就可能不清晰。”膠雕班組領機王霄勇一邊說著,一邊在色彩調整機與監控屏間往返:時而俯身用桌面檢測儀核對色彩基準,時而起身微調套印參數。手掌上的薄繭,正是他8年郵票印制工作匠心沉淀的見證。
“一是嚴抓顏色質量,二是嚴抓套印質量,確保每一枚郵票顏色的穩定性、套印的精準性。”王霄勇的話,道出了團隊對郵票生產質量的嚴格把控。郭恩娟也反復強調:“從工藝設定階段,我們就確定了‘用最穩定的顏色達到最好表現效果’的理念,制定了適應色彩和套印要求的工藝方案,就是為了確保大批量生產時質量的穩定性。”
“三道防線”檢查守底線
在膠印車間的抽檢臺上,擺放著一臺小型紫外線燈、兩個不同倍率的放大鏡,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具,卻是確保郵票品質的“利器”。工作人員手持放大鏡,仔細核查圖案細節:文字是否清晰、油墨覆蓋是否均勻、套印邊緣有無偏差、齒孔是否完整……這是郵票質量保障的“第一道防線”。
為嚴守郵票質量底線,北京郵票廠構建了環環相扣的“三道防線”質量管控體系:第一道由機臺人員實時把控,每批郵票先自檢再交接;第二道是質檢人員檢查,同時啟動專業檢查機開展“人工+設備”雙重核驗;第三道由質管部抽查小組進行全面檢驗,對全流程質量情況進行兜底排查,確保所有環節零疏漏。“三道防線”層層遞進、相互銜接,以繡花般的細致把控覆蓋抽檢全流程,全力保障郵票質量,確保成品萬無一失。走出車間時,機器的轟鳴聲還在耳畔縈繞,角落里的師傅仍在潛心制作印版——這份扎根崗位的專注,源于郵政人共同的心愿。“希望所有人看到這套郵票時,都能感受到震撼。這是我們對抗戰勝利80周年的獻禮,也是對‘精益求精、保質保量保發行’初心的堅守。”郭恩娟的話,道出了郵政人的心聲。
方寸郵票,承載著烽火硝煙的崢嶸歲月;匠心堅守,傳遞著新時代的使命擔當。燈光下,剛印好的郵票樣張泛著柔和光澤,映照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也凝聚著郵政人對歷史的敬畏、對和平的珍視。
北京郵票廠對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郵票采取雙印刷機模式,工作人員按規程嚴格把控印刷質量,確保成品萬無一失。 □朱正義 攝